安石國際:精準客戶名單,對業務開發最有幫助
B2B 客戶名單 (Leads),求「精準」不求多。「收集」客戶名單並非難事,B2B 客戶名單的關鍵在於「品質」—「篩選」客戶名單的過程,才是最耗費精力的事情。找到精準客戶名單,才能助益業務加速約定會議拜訪、談論交易細節。
從 B2B 銷售漏斗來看,一份訂單要成交,通常是六個月到一年之久。大致需要經過:收集名單→過濾名單資格→提案議價→最終成交。由於 B2B 銷售時程很長,因此前期的客戶名單精準度越高,則業務越有機會加速成交,盡早達成業績目標。
5 個取得 B2B 企業客戶名單的常見方法
1. 購買公司行號名單
只要搜尋「買名單」,您立即可以找到兜售公司行號名單的服務,但是並不能保證這些來源的合法性,並且違反《個資法》。
• 名單品質:名單通常品質不佳、資訊過時、不正確的狀況很多,所以公司的業務,依然必須花時間「釐清客戶資訊」一一聯繫名單客戶,過濾出符合資格的潛在客戶。
2. 104 人力銀行
這是很多 B2B 業務會使用的小訣竅,如果公司產品有明確的產業目標,也可以將 104 人力銀行做為名單資料庫,況且 104 的搜尋系統很好用,又是全台第一大的人力資料庫。通常會刊登職缺的公司,就是正在營運中的公司,正好可以從刊登職缺當中觀察到公司需求現況。
• 名單品質:業務必須自行一一整理各方資料、又要再逐一電話拜訪確認現況,耗費的心力也不比買名單少。
3. Linkedin 社群平台
現在更多 B2B 企業使用 Linkedin 陌生開發客戶,這是更高效、有用的方式。目前 LinkedIn 也有提供 Sales Navigator 業務工具 ,幫助企業快速獲取名單。許多人以為 Linkedin 更適用於國外 B2B 業務團隊。事實上安石國際的業務團隊,也曾經因為 Linkedin 的人脈連結,找到台灣市場的合作機會。適時地經營弱連結,不定期分享參與的活動,以長期經營的心態,建立自身的品牌影響力。
• 名單品質:以建立弱連結為主,可搭配部分自動化訊息,仍需要業務親自對接過濾。
4. 實體商展/研討會
參加實體商展依然是 B2B 銷售的有效方式,因能接觸到平時難以聯繫的關鍵窗口。然而,商展成本高昂,中小企業後續業務仍需透過電話約訪篩選名單品質,需審慎追蹤成效。
• 名單品質:商展參與者部分符合目標客群、但是具備購買意願和預算的比例有限。
5. 數位行銷
常見分為兩種方式,第一種推播式行銷工具 (Outbound marketing) 屬於主動接觸受眾的行銷方式,常見的活動包含寄發 EDM、陌生開發、電話開發、廣告投放等。第二種是集客式行銷 (Inbound marketing),研究客戶痛點需求,設計有可能接觸的行銷觸及點,常見方式包含:SEO、內容行銷,專注提供高價值的內容,吸引客戶上門了解。
• 名單品質:需要長期佈局,可用於在行銷策略,但若重複曝光次數多,容易造成轉換率疲乏。
6. 陌生開發的 AI 工具 (AI-Powered Cold Outreach)
AI 工具能自動化許多流程,從爬取資料到客製化訊息,大幅提高效率,但它終究是輔助工具。業務和行銷團隊不應僅將重心放在「如何操作」,而應思考「如何善用 AI」來釋放更多時間,專注於建立人與人之間更深度的連結與信任。安石國際也透過 AI 減少瑣碎的行政工作,讓團隊能將精力集中在與核心的深度互動上,實現更高的投資回報率。
• 名單品質:抓取公開資料,與第 2.3 種名單的品質相近,仍需要業務人員確認,但可節省大量人工蒐集時間。
收集 B2B 企業名單的成本是多少?
名單成本又稱 CPL,其計算方式,是行銷總費用除以名單數量。根據安石的 B2B 行銷調查,行銷人員表示最常用實體商展和 SEO 蒐集名單,同時也最滿意對於這兩個管道的成效。我們手邊有兩個數據可以和您分享:
-
實體參展名單成本
實體參展費用包含:租金攤位費 + 裝潢費用 + 員工餐費交通費+ 公關宣傳費用等,費用從數十萬至百萬都有可能。每間企業對參展期待目標不同,須了解參觀人潮並不等於潛在客戶數量,參展也不等於保證成交。但是面對面交流,對於講求產業垂直合作的 B2B 服務尤其重要,出席等同展現對產業的重視,有其無可取代的影響力。
-
SEO 名單成本
根據 first seo page 的研究指出,B2B SaaS 企業從 SEO 獲得的 CPL 約 TWD$ 7,110。Belkins 研究顯示,SEO 的名單成本落在 TWD$ 5,190-9,000;最昂貴的是從 Google Ads 獲取名單,名單成本約為 TWD$ 11,100。
-
電話陌生開發的名單成本
電話陌生開發的名單成本約為 TWD$ 510-1830,是 SEO 的六分之一。 Linkedin 調查卻也指出電話陌生開發,平均成功率僅 5.5 %, 其中 63 % 業務人員最討厭打陌開電話。
同一種工具,安石商機開發團隊能在 IT 產業達標 25 % 的成功率,研討會邀約出席率也有 80 % 高標出席率!由此可知,同一筆名單到了不同專家團隊手上,開發成效有顯著差別。
不論企業客戶名單來源何處,業務仍會以電話拜訪潛在客戶時,再次確認客戶是否真有需求。業務高手會在電話上透過短短幾句對話、判斷對方是合格客戶,這是看似簡單,卻需要高度經驗累積的專業。但許多業務並不善於用電話訪談,所以新客戶開發失敗率很高。久而久之企業就難以掌握客戶名單品質、甚至因為業務人事異動,而失去這些寶貴的客戶資料。
如果您是一位聰明的企業主、業務、行銷主管,看到此一定明白企業客戶名單的數量與品質,對於 B2B 開發新市場、新客戶的重要性。
運用陌生開發策略 Identify & Connect 商機開發服務,獲取 B2B 精準客戶名單
安石國際商機開發 20 多年的經驗中,我們認為優質的精準客戶名單,來自「成功辨識客群」和「成功聯繫客戶」。
一、成功辨識客群
您也可以透過委託市調公司、分析自家客戶共通點、執行既有客戶訪談,蒐集到目標客戶資訊。由以上三種方式整理出目標客戶輪廓,您應該就可以列出以下條件:產業別、公司資本額、地區、購買預算、窗口職級等。這時您可以從大量客戶名單對應這些條件,進一步辨識出相似的客戶類型,得到一份潛在客戶名單。
舉例來說,以「資安產業」的目標客戶名單 (Leads) 可能會從員工人數規模、 IT 部門人員數、指定產業別等條件篩選。若是「Martech產品/服務」的目標客戶則可能會篩選:通路種類、代理或自有品牌、外銷或內銷等條件區隔。
安石國際的顧問,會依據您目前產品市場定位,目標客群提供建議,並會與您釐清 ICP 理想客戶檔案,以利執行後續專案。
二、成功聯繫客戶
成功聯繫有兩項重要指標:篩選是否符合目標客戶、得到窗口與市場資訊。此一環節的挑戰來自-引導對方願意開口聊天、留下重要資訊。執行人員是否具豐富業務開發經驗及產業知識,都會大幅影響開發成果。安石國際交付的商機開發成果,一定會有市場資訊,及關鍵窗口的聯絡資訊,名單上會包含公司、窗口全名、部門、職稱、聯繫電話、電子郵件、公司現況等資訊。
精準客戶名單的優勢
一、加速拓展市場商機
客戶名單精準度提升,業務就不用再花時間二度篩選名單。業務也能將心力,專注在更有機會成交的潛在客戶身上。對於企業主而言,也能比同業更快把握住市場商機,快速佔領市場大餅。
二、節省企業開發成本
業務拿到一份不完整的客戶名單,就像在市場大海撈針,他們必須額外花時間辨識每一位客戶的潛力。如果業務能得到越精準的客戶名單,這些名單就像是黑夜中的北極星,指引業務的開發方向,他們得以快速在市場大海中瞄準高價值機會!對管理階層而言,擁有更精準的客戶名單,也能減少陌開不確定性、越能掌握達標業績的時程。
Enspyre 安石國際《商機開發服務》成功案例
Master Group 淨武門,主要提供商用餐廳的清潔服務。他們創業面臨最大的挑戰來自於從 0-1 的陌生開發。
經由安石國際顧問討論後,依據 Master Group 服務型態、羅列出關鍵市場篩選條件、包含餐廳地點、規模、類型、座位數等詳細資訊。安石國際開發團隊,便以此作為市場資訊指標,擬定業務開發專案。創辦人 Andrew 具有靈敏的商業天份,很快想到運用商機開發服務,A/B testing 驗證市場,他分享到:
「專案過程中,我們想知道哪一個市場最有發展潛力?
因此我們假設三組目標客戶輪廓,再交由安石團隊開發這三組名單,實驗哪一組是 Master Group 最適合的客戶。
最終,我們得知某一組完全不是我們的客戶,但是這也是很重要的商業資訊,有助於未來業務開發,我們十分滿意這次專案的結果。」
當共同創辦人 Andrew 在會議上收到這份資料時,他很訝異地表示,一開始以為安石僅能提供一般的公司行號名冊,沒想到上面有如此詳細的市場資訊!根據這些資料,Master Group 兩位創辦人得以進一步快速擬定市場開發的方向。
安石國際經驗豐富的商機開發訪員,根據開發客戶的回應狀況,靈活應變、甚至主動邀約會議,加速 Master Group 的銷售時程。因此 Master Group 在短短 1-2 個月內就開闢出清晰的商業方向,比預期更快回收創業成本,大幅減輕創業的壓力。
安石國際認為,精準客戶名單,來自團隊合作!
安石國際的專案,至少有五名成員,分別負責資料庫篩選名單資料、洞察客戶篩選條件、構思業務開發策略、執行電話陌生開發,最終產出精準客戶名單。知名IT龍頭 Oracle、日商 Martech 新創 ChiChat,都選擇委託安石國際「商機開發服務」 快速獲得精準名單,打開陌生市場。
精準的客戶名單,對於整體企業績效能力大有進展;不僅增加每位員工每個小時的收入,最後也將反應在企業的利潤成果上。一份高品質的精準客戶名單對企業,絕對會帶來高價值的幫助!花時間投資一份精準客戶名單,絕對是 B2B 企業做過最有價值的商業決策。